妮說BOOK,我說可
Podrobnosti kanálu
妮說BOOK,我說可
【i聽聽原創節目】隔週三 20:00 準時更新 以作家對談、現代文學為主,深度訪談作者的創作靈感,從為誰而寫到為何而寫,文學不是成功學,但它卻是所有人的人生風景。 . 本節目優先於【i聽聽】App 獨家首播七日,如果想收聽最新、最完整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的節目,請下載【i聽聽】App 訂閱收聽喔~連結傳送門:https://...
Nedávné epizody
152 epizod
暈成光的生命圖驥:包冠涵第一部長篇小說《柔軟的耳朵與火山上的歌》
包冠涵的首部長篇小說《柔軟的耳朵與火山上的歌》,引領我們進入一座既陌生又熟悉的「火山口鎮」。這個地景被精緻的文字層層疊出,既虛構又逼近真實,像是卡爾維...

當靈魂與作者一同書寫:韓麗珠與她的《裸山》
韓麗珠的新作《裸山》,讀來像一場眼睛的考驗。小說的主角雅人,在一次衝突後失去了一隻眼睛,他帶著傷痕繼續觀看世界。從此,他所見不再是完整的色彩,而是經過...

自動排列的記憶入口:林巧棠談《不乖乖》
林巧棠的新作《不乖乖》,嚴格說來是這位創作者的第一本自寫散文,她一路從非虛構寫他人的傳記,而經翻譯外文經典再到寫出與切身相關的散文,間隔幾年,像是沉澱...

那些說不完的小(故)事:范亦昕《倒退走在餘暉裡》
范亦昕的散文集《倒退走在餘暉裡》,展示了散文一種自我梳理與內在修復的方式。她的文字並不急於鋪展,而是像水波般在心靈的皺褶裡擴散,慢慢回收,慢慢收納。這...

非關文學史,文學創作中的「歷史時間」:祁立峰的《五衰》
祁立峰是作家,寫小說,也寫散文,他同時也是一個中文系的教授,在課堂間談文學、談過往、談六朝,這也是他的新作長篇小說《五衰》的迷人視角,《五衰》是一部由...

「理論的根本」——李有成從《離開漁村以後》漫談文學事件
李有成是詩人、學者,也擅寫散文,他的最新文集《離開漁村以後》,是一部半自傳式的創作,此處說的「半自傳」,也有雙重意義,除了在創作中揭露自我生平與成長歷...

死亡彼岸的花園百景:李昂談《彼岸的川婆》
李昂的新作《彼岸的川婆》裡,作為承接著看得見的鬼與附身兩部作品後,靈異三部曲的最終章,除了神秘學與宿命論,那些種種如她自述般「神神鬼鬼的事」之外,另有...

魔幻與寫實一樣重要:劉思坊談《怪城少女》
《怪城少女》作為劉思坊的第一本長篇小說,也是她獲得臺北文學年金的寫作計畫,「怪城」的所在也就是1990年代的台北城南,主角劉可可穿梭於貝里斯、馬雅文化與臺...

散文的內卷之術:騷夏與他的《人生喜事》
騷夏的新文集《人生喜事》,擅寫小事,但並非種種事皆小,而是作者將事物之滂沱化作微情,詞情皆不滿溢。如同楊佳嫻寫到此書說的:「勾住微小物象人情,提煉滋味...

在罪與罰之間打了嗑睡:馮勃棣談《末日之前不要睡著》
馮勃棣推出了新作,也是第一本小說集《末日之前不要睡著》,將他的創作觸角觸及了小說與長篇小說的世界,新書作為多年前他的得獎劇作〈DEAR GOD〉的小說化與長篇...

記憶是收藏一本書最好的地方:廖志峰談書與人
從書出發,一個愛書人如何與書店、與出版結緣,允晨出版的社長,也是散文家廖志峰談書如何從他的職業變為一生志業。一本書與一個作者,也可能是生命中的光點,更...

翁禎翊與他的文學克卜勒運動:談《你在暗中守護我》
翁禎翊的第二本散文集《你在暗中守護我》,與第一本書對照來看,是一趟行星到恆星的不同運行法則,先不論星體質量密度的不同,最簡單的說法是,從映照反射出他人...

一趟有形世界外的勇者之旅:張惠菁談《與我平行的時間》
張惠菁一直是時間的旅者,在她的新作《與我平行的時間》裡,帶著許多久別重逢的讀者,進入她的現在、更是進入她現在的散文狀態。現在是什麼模樣?不管是自我,或...

當「白目」成為一種敘事者的追求——謝子凡《致白目者》中的目光
謝子凡的散文有一種不在詞句、不在意象的魅力,有別於許多散文欣賞時所提到的美學,她的散文自第一本書《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》到這本《致白目者》,愈發顯出那一...

因為抵抗,所以抱歉——曾稔育《歉木林》的散文意志
曾稔育的第一本書《歉木林》,說來並不是他向世界打招呼的投石問路,而是反向內縮成的一句對不起,聲音低迴有時甚至不能解讀。他以各種缺憾、失格、抱歉為樹苗……...

少數者的身體體感,都在《不道德索引》裡頭——ab談《不道德索引》
這一本由各種顏文字符號取代了主角人名的短篇小說集,也是各種社會上認知的「不道德」化為符號的合集。不管是偷情、約砲、不倫、各種特舒性癖、不平等關係等等,...

不存在只有一種花的花園:沐羽以散文《造次》
自2024年出版《痞狗》後,沐羽再推出文集《造次》。這是一本談論散文的散文集,延續了《痞狗》 中謫問自身、提問散文與書寫的那種既自苦又逼人的研究家精神,以...

席地而坐時的痛點:趙鴻祐談小說集《烏鴉與猛獁》
趙鴻祐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《烏鴉與猛獁》是一個先聲,也是一個後話,許多社會上可以見到、曾經聽說的事件、新聞與族群,關於他們生活的明暗、虛實,種種面貌都隱...

「從命理/命裡被解放」:顏訥《假仙女》中鑲嵌的(真)鑽石心
顏訥的散文自有一種「訥體」,一面幽默自嘲卻同時有最機靈與犀利的眼光,世間情愛仇苦,一切大道都可以被她消化成生活最日常的小道;她的新作《假仙女》,讓讀者...

故事的起點是各種「以後」:張西與她的《有時幸,有時傷》
張西是我所見的寫作者中,最用心對待故事、對待創作與身為創作者自己的存在,她就是那種一本一本寫著、下一本永遠比上一本更用心也更意識到思考、思考散文、思考...

《假城鎮》裡的真風景:馬翊航筆下的各種逆再生
馬翊航的第二本散文集《假城鎮》,像是用文學最精湛的技巧與美感,重新演譯出的現代諧音梗。他的散文不只是一種我的書寫與紓發,更是記憶變成一種技巧技藝的所在...

寫小說是她馴獸的過程:古乃方談長篇小說《香鬼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都在這裡
👉https:/...

時代巨輪下的百年孤寂:朱嘉漢談小說《金月蓮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都在這裡
👉https:/...

從「外物」到「內悟」 一切交給時間:吳緯婷散文集《三十女子微物誌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都在這裡
👉https:/...

走入作家的多重宇宙:吳億偉散文集《我的不是我的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都在這裡
👉https:/...

「最腌臢的,才最乾淨」:陳栢青的第一本短篇小說《髒東西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都在這裡
👉https:/...

長篇小說是一場蓋房子的過程: 張維中談新作《划船去摘星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未完成的故事,也可以是待完成的書寫: 白樵最新散文集《莫斯科的情人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太陽墜毀之後的小說時間:朱和之談《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特別節目:郝妮爾對談蔣亞妮與她的《土星時間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不要期待文學為「我」做到什麼——林妏霜與《限時動態裡的大象》中的各個色違分身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「我總想當那個最後離開的人」——陳繁齊談《昨日,無人接聽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從台灣到世界的艱難:陳思宏談文學推廣之路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輕珠寶的貴與重:栩栩談散文集《肉與灰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「冒犯到底」:陳思宏談小說創作與《第六十七隻穿山甲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打開封存故事的箱子:李時雍談《永久散步》的書裡書外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我的故事、自然的故事、相對小的敘事: 李若韻走過的《水滴之河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...

「後來,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……?」:周紘立的《夢時年》與一個寫作者的十年之夢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ht...

「是記得,還是沒有過去?」: 陳慧從《拾香紀》到《焚香紀》的香港書寫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https...

從說謊到虛構,說故事的欲望: 小說家王仁劭的《而獨角獸倒立在歧路》
【i聽聽 原創節目】
最新的《妮說BOOK,我說可》節目內容,
就在這裡喔! https://...